田間的文化守望
作者:劉佳旎 王佳堯 編輯:王佳堯 來源:吉林廣播網 2021-10-10 19:26
“我叫關長寶,今年四十八歲,我是滿族鑲紅旗,我家家族一直在松花江邊居住?!?/p>
關氏世代居住的其塔木鎮劉家村,距離長春市區100多公里。時針撥轉到清朝,這里專門為皇室置辦地區特產,從事這項工作的人被稱為牲丁,他們把特產交給打牲烏拉衙門。
關氏滿族剪紙關長寶:“我家居住這個地方叫其塔木,有幾百年歷史的一個古鎮。到了清代,專門為打牲烏拉生產糧食。我們做剪紙,想把其塔木鎮以前生產糧食的過程或者打牲烏拉場景用剪紙表現出來。
關長寶的父親叫關云德,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關氏滿族剪紙代表性傳承人。7年前,他的作品《天宮大戰》獲得了中國民間工藝最高獎山花獎,7年過去了,關云德又帶著兒子和孫女,發起了新的挑戰,他一心想做打牲烏拉主題。打牲烏拉主題作品對關家非常重要,因為這是一段關家祖先親歷的清朝歷史。
關氏滿族剪紙關長寶:“家譜上記載,我家祖祖輩輩都是在打牲烏拉這塊從事牲丁,也有當差的?!蔽腋赣H有這種想法,就開始畫整個打牲烏拉,采東珠、捕大鰉魚、采蜜、上山打堅果,還有生產糧食,包括送貢等所有場景。用剪紙表現出一個長卷,估計要完成的話得有五十多米?!?/p>
今年冬天,關云德只畫完草稿就病倒了。
“病倒之后,他也一直囑咐我說,現在農閑了,你一定把我這個作品完成了。有時候實在不懂的,我才問他。因為他畫的草稿,不用去看,一問他,他就知道每一個場景細節。他就說你倆怎么整,我是怎么畫的,你就按我那個做?!?/p>
關氏滿族剪紙在表現手法上粗獷、豪放,選材多是滿族民俗風情、瑪虎面具、滿族仕女等,關長寶在父親的指導下繼續完成制作部分。
關氏滿族剪紙關長寶:“去年冬天我倆開始做,包括松花江里的特產魚‘三花一島’,還有‘三花五羅十八子’等所有東西,有些書上沒有圖片,也沒接觸過。就需要上網查找,去問學者或者老人。民俗的東西、人物創作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是場景需要的生產工具必須得根據歷史場景還原?!?/p>
關長寶:“剛開始就是喜歡剪紙,現在就感覺身上的擔子更重,對文化的傳承任務也更沉了。不單是喜好把每幅作品完成,通過這些年我父親教我剪紙,包括學習滿族文化,覺得想要干的事太多?!?/p>
關長寶的女兒關星宇,今年讀大四,是關氏滿族剪紙第十四代傳承人。此時,趕上寒假在家,她也拿起剪刀,和父親一起完成爺爺心心念念的長卷。
關氏滿族剪紙關星宇:“畢竟現代人的審美又不一樣了,在傳承老的技法之上加以創新,讓更多的人去喜歡它,了解接受它?!?/p>
祖孫三代 關氏滿族剪紙傳承人